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聚焦>>正文

勇立潮头 厚积薄发

时间:2007-11-10 作者:彭 曦  点击:[]


    申报博士点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三大主题任务之一。今年年初,学校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和各学科带头人召开了关于申报博士点的重要工作会议,会议围绕申博工作进行了全面讨论和初步规划。从这时开始,历史与文化学院的申博工作逐步地展开和落实。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学院已具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办学实力。现有民族学、专门史两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各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省、部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社科基金30余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署科研项目各1项,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合作科研项目2项,福特基金1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该院的民族学专业1998年被湖南省教育厅于确定为1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2年被列为省重点扶持建设学科,2004年获得我校首批硕士点授予权,同年又被省教育厅专家评为“A”级建设学科。民族学科建设填补了湖南省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空白。
    在学校首次申博这个历史性机遇面前,历史与文化学院领导审时度势,在今年1至3月期间连续召开了“民族学学科申博工作会议”、“历史民族学方向讨论会”、“生态人类学方向申博会议”等专项会议,并成立了由罗康隆教授为组长的“申博领导小组”。会议还确立了把民族学作为我校“龙头”学科和首批博士点,并使之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总体目标。学院最终确立了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和艺术民族学三个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学院围绕申博工作出台了《民族学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2007——2010)》,规划中详细说明了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部署和方案,明确了研究员的科研定位和未来3年的科研任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指明了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也统一了全院师生的的认识,为申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学学科建设立足学科特色,在注重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经过近10年的理论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理论——文化制衡理论。
    围绕民族学申博建设,该院还启动了立足本土的文化考察活动:由陆群教授带领的南长城苗族历史文化考察、龙先琼教授率领的酉水河流域的土家文化考察、杨庭硕和罗康隆的福特基金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生态知识发掘、整理、传承和推广。这一系列考察研究活动跨越9个省市,建立了15个考察研究基地。学院准备在今年11月份举办一个学术活动月,把过去几年在考察活动和科研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览,并将邀请民族学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与校外专家的联系。
    建设中的生态民族学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在采用人类学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学科互证的“终端验证法”,作为生态民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该研究方向的研究员中,有2人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研究”、“利用文化制衡控制水土流失问题研究”,有4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人主持美国福特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发掘、整理、传承及推广利用研究”,1人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Dong Local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其次,还有省社科基金6项。出版了“五溪文化”、“生态人类学研究”、“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经典文献翻译”等三套丛书和《族际关系论》、《文化人类学论纲》、《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发展与代价: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生态人类学导论》等著作10余部。其中罗康隆撰写的论文《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维护》由《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据了解,生态民族学如果能够申请博成功,将成为填补国内空白的一个学科。
    历史民族学这个学科名称在全国大学范围内是首创。该学科的研究员通过20多年的积累,由两通(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转向历史民族学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建立本土文化视野和田野调查参与,获取民族志材料和其它文本材料,借助文化逻辑的推理,综合揭示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和规律。其科研成果有:“百苗图研究丛书”、“历史民族学研究丛书”、“历史民族志研究”三套从书和《湖南少数民族史》、《土家族:湖南永顺县双凤村调查》、《侗族:贵州黎平县九龙村调查》等,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奠定了学科的学院科研基础,另外,学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已出版“文化与田野”丛书和《艺术思维哲学》、《湘西文化揭秘》、《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等10余部学术专著以及主持“湘西地区民族宗教艺术研究”等4个国家级项目。
    艺术民族学基于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认识,进行了大量的民间艺术采风、民间艺术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加以理论的指导,对于发掘和整理民族工艺、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歌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该方向将根据我校的艺术专业比较齐备、专业特色鲜明的特点,整合学校各方面的科研资源,形成品牌优势。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开云体育登录 -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