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聚焦>>正文

做一个博学知新的老师

时间:2007-12-10 作者:禹建湘  点击:[]

   

    每个老师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课后常有学生拿着各种问题来请教,在这种“问”与“答”的博弈中,老师只有肚里有货才不怕往外掏。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服,必须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烂熟于胸,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这就需要老师的“博学”。
    这种博学不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而是要求老师对本专业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有深入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平时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来学习、“充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博学就是来自日积月累的“埋头功”。就拿我来说,为师十几载,虽说没有头悬梁、锥刺骨的发狠劲,但也是常常挑灯夜读。这一方面是缘于与学术大师们精神对话的快感与惬意,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教学压力,讲课时出口成章的本领咱没有,但至少要言之有物才对得起三尺讲台。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老师的风采就在于上课时的才情迸发,上课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基础是老师的学术功力。当一个老师怀有渊博深厚的知识走上讲台时,他自然会气定神闲。我的感觉是,当我饱览本专业的种种学术观点和知识材料后,脑海里就充盈着这些知识的活力,当我力求讲透一个问题时,经过过滤的各种观点和精彩材料就会纷至沓来,脱口而出的每一个讲解也就显得精辟巧妙了。讲到兴奋处,还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于是,学生们就会暗暗惊诧于老师的博闻强记,并牢牢记住了我的讲解,从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
    而老师要想与学生拉近距离,还得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节奏。也就是说,老师要有“新知”,几十年不变的陈辞滥调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如果没有新素材,没有新思想,课堂气氛就会如腊月里的豆腐——冷冰冰的,学生不会喜欢那种与时代相隔甚远的老师。
    为了不与时代脱节,老师就不能受到既往经验的羁绊,不能有先在的定见,而是要积极面对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勇于接受,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再把自己辩证的看法传达给学生。对新生事物不逃避、不作臆断式的否定性判定的老师,才能表现出一种亲和力。同时,经过老师对新生事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也会使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误入歧途。
    过去说,学高为师。而现在,很难说老师就是学问的代表,因为当下的各种知识都以信息流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是共享的。很多情况下,老师对一个新生事物的认识并不比学生深刻,这样,就需要重新审视老师对学问的掌控权。我的做法是,尽量使自己熟悉当前学生关注的话题,在网上搜集最新涌现的信息资源,对各种新出现的术语、观点花一些时间去熟悉、理解。这样在课堂里,就会因势利导,讲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要想做一个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喜欢的老师,博学和知新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禹建湘,博士后,开云体育登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开云体育登录 -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